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小说 » 文爱小说自述

文爱小说自述

发布时间: 2022-11-26 15:53:01

A. 王浩然的相关内容

对话王浩然——走进新一代90后豫南青少年文学创作先行者
【主持人】:你曾经在一篇自述中——《这样的我》中这样写到:“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我只是把我身边的人、情、事用最简单、最直白、最客观的语言给表达出来。这件事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我只是给当个事来做,做的比较认真而已。”你能给我们讲一下,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的吗?
【王浩然】:当然可以啦,之前很多人都喜欢称呼我为“大神”、“作家”,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些词语都不符合我,不是这些词语不够客观,而是我还不够符合这些词汇的资格。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中自称“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也充其量只能够算作是一个喜爱文爱,热爱文字的人。相对于繁花似锦的文学大海上,我不过是沧海间的一叶孤舟,在茫茫的大海中,慢慢的需找着入海口,小心翼翼的向着那些巨型邮轮靠近。这时候肯定又有人要说我谦虚了,如果换做任何一个人来做,让他一整天都坐在屋里做一件事情——写作,只要他肯下点功夫,用点心。写出一本书,对于他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二十一世纪里,除了外国人,当然,有的外国人的中文水平也是很高的,中国人中还不会书写汉字的人已经很少了,而我呢,只是给大家都会做的事情,给更加认真的做了一遍,努力的去下了点功夫而已,所以我就收获的比别人要多一点而已!
【主持人】: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你这么小的年龄,你的创作源泉来自于哪里呢?
【王浩然】:生活!我的文字里只写我的生活和我身边发生过的事,或者是身边人的事。不论我的长篇小说也好,散文随笔也罢,原形都市来源于我的生活当中。艺术就是要高于生活,但是源于生活。我的笔下最常见的就是我身边的故事。我不喜欢写那些没有亲身经历或者无法感同身受的故事,我生在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所以我就对这个环境里的故事特别的有感触,以至于我才能够把这个环境中的故事写的更加情真意切,更加真实。
【主持人】:和你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你比起和你同龄的孩子,在说话或者做事方面要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成熟的多!
【王浩然】:很多人都是这样说的,这让我有时候也感觉到很苦恼,但我并不认为心智上的成熟是一件坏的事情。成熟的首要条件,在我看来是要明白感恩父母,这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也是在我心里自幼就根深蒂固的。其次就是知道为未来而努力奋斗,我感觉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当中,不求改变世界,但如果不留下丝毫的痕迹,这样的人生没有丝毫的意义,当然也不能是去靠着恶行而遗臭万年。再后就是要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一点很重要,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一点可以受用一生,我们的所作所为,做为一个国家的人民也好,作为年迈父母的子女也好,作为一个好的丈夫或者好的妻子也好,这都是十分关键的。我们肩膀上的责任,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而成熟这个词的解释呢,我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成熟与否,不是出口成章,说出许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思想境界达到很高。而是待人接物让人舒适,并且不卑不亢,保留自我的棱角又有接纳他人的圆润而活着。成熟的人不需要辩解,仅仅一个微笑就足够了。”我很认同这一点。
【主持人】:你能给我们大家说说你写作的心得吗?
【王浩然】:心得还真不敢妄谈,但是个人写作的时候得到的一些经验,还是很愿意和大家一同分享的。我感觉一个好的作者写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要给大家带来快乐,给大家一种美得享受,让大家读了你的文章之后,感觉到这篇文章有点意思,能够有个愉快的心情。而不是读完之后感觉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意义,枯燥乏味。好的文章要让人读起来有感觉,能够和读者产生共鸣,这就需要让文学作品贴切现实生活,让读者感觉不像是在看一个故事,而是在看自己曾经身边发生过的某一件事,让读者看完之后有所收获,收获一份好的心情,收好一份感动,收获一点道理。只要有所收获了,这都是一篇好的文章,当然也不能够让读者收获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文章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该散发出一种正能量,我并不反对说真话,但是我反对写文章不客观,只表达出片面或者单一的事情。就像我们生活,有好有坏,有开心的时候也就肯定又难过的时候,不能太过片面的去理解同一事物。
【主持人】:现在的很多人都在谈论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机遇的问题,你感觉机遇是需要等待的,还是需要自己去寻找的呢?
【王浩然】:我很喜欢一句话,“机遇总是有的,如果把握不住,不要怨天忧人,原因只是自己不够优秀;不要把时间当垃圾处理,唯有珍惜光阴,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两点之间未必直线最短,有时迂回曲折能够更快地抵达终点;如果错了,那就停止,如果得不到,那就放弃;赶路并非越快越好,把握正确的方向最重要。”
【主持人】:你感觉自己什么时间能够在文学创作方面算作是成功了呢?
【王浩然】:我很早以前的时候就在一篇文章这样写过,“真正的成功,不是来自别人的认可和评价,而是由自我满足带来的宁静平和的心态。如果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改进你的现状,这就是你最大的成功。上帝赋予每个人的身体、智力水平都不尽相同,只要尽己所能,全力以赴,把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结果就已经不再重要。”
【主持人】:来的时候,同行的摄像师和我说,和你的几次交流中,感觉你是一个特别洒脱的人。
【王浩然】:我至今也不能理解,洒脱这个词的准确定义,有时候,我感觉洒脱是一个褒义词,但有些时候,我感觉洒脱也是一个贬义词。不管不论如何,我感觉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主持人】:现在的很多人都在议论“朋友圈子”的问题,对于这些“圈子”,你是如何看的呢?
【王浩然】:一个人只有在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才会有选择别人、挑剔别人的权利。而我现在所处在的位置是一个初级的阶段,这个阶段中,我应该做好我的最本职的工作,那就是好好的学习,择善而从之,认真的向老师们请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所谓的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会来归。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
【主持人】:我也一直很热爱文学,但是我从来没有认真的学过,现在我还能够来得及吗?
【王浩然】:当然可以,说不定你比我的还要好,你的经历比我多,故事比我多。文学中最宝贵的就是经历和经验,多少钱也买不来的,经历越多,你的魅力就越大呀,这些经历,都是你的宝贵财富。而你呢,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你不要用年龄和其他东西去束缚自己。年龄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去为难自己。人生需要规划,但是意外总是会到,与其强求某事某地达到某个目标,不如顺其自然。当然不是说听天由命,而是听从心的方向,去做到最好。
【主持人】:在你的成功道路上,你一定也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吧?
【王浩然】:比起很多的人来说,我可以算作是其中最为幸运的了,我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经历,也没有什么悲惨的童年往事。我生在一个幸福而又和谐的家庭里,有着很疼爱我的亲人们,有着一大群的好朋友,所以我很快乐。但是也没有谁能够说自己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那是糊弄人的,也是假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荣耀,也没有不经过汗水浇灌,就收获的果实。付出才有回报,努力才有结果。当然也没有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成长的过程总会磕磕碰碰。一路走过,我们可以痛,可以悲伤,可以大哭。但别沉溺悲伤太久,别纵容眼泪哭伤了双目。记得,一定要站起来,更坚强的面对人生。因为生活仍在继续,生命还未终结,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更好的保护你想要保护的人。
【主持人】:你感觉你现在的压力大吗?
【王浩然】:我现在还是无法给自己的压力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压力这件事说白了就是,你在乎不在乎。你不在乎的事情,构不成压力,哪怕非常重要,你不在乎,它就不能折磨你。压力,就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然而在乎不在乎,你却永远骗不了自己脑子里的潜意识。潜意识比你聪明多了。
【主持人】: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有很心酸的经历的,你感觉你这一路走来,你累吗?
【王浩然】:有人说,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区别不过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过程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面对挫折时,要告诉自己:坚持,再来一次。
【主持人】:看见你的书桌上还有一本《佛七讲话》,你是喜欢佛教还是因为你的个人信仰呢?
【王浩然】:我喜欢佛家不是因为我的信仰,而是因为佛家的:慈、悲、喜、舍。慈:以法施使人精神解脱,超越生命的束缚。悲: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就是绝对没有私心。喜:有所饶益,欢喜无悔。就是帮助人、利益人的,绝不后悔。舍:所作福佑,无所希望。就是施与人家的恩惠没有任何希求,所作功德不求回报。而且佛家里讲究,人生有四苦:一是看不透。看不透人际中的纠结、争斗后的隐伤,看不透喧嚣中的平淡、繁华后的宁静。二是舍不得。舍不得曾经的精彩、不逮的岁月,舍不得居高时的虚荣、得意处的掌声。三是输不起。输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输不起一截人生之败。四是放不下。放不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不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这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也都是为人处事的态度,更是我要吸取的宝贵财富。
【主持人】:在你成功的途径上,你也说过,你曾经走了不少的弯路,你能和我们具体说说吗?
【王浩然】:其实,这段路中,我总结出了一个经验,我们有一种天生的惰性,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短的弯路,获得最大的收益。有些事情,别人可以替你做,但无法替你感受,缺少了这一段心路历程,你即使再成功,精神的田地里依然是一片荒芜。成功的快乐,收获的满足,不在奋斗的终点,而在拼搏的过程,该你走的路,要自己去走,别人无法替代。人生长途漫漫,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完美,摔上几跤,走几段弯路,这并非坏事,至少让我们品尝了挫败,增添的阅历,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或许走过终点时我们才明白,一路平坦却少了风景,没有转折也多了平淡。只要经历了,尝试了,走过了,我们赢得的,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主持人】:我们之前也看到过,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还有的甚至比你大上很多,他们对于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很消极的,对于现实生活都存在着一种抵触的状态,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王浩然】:我也是有过那么一段时间,但是没有谁会一直都处在一个低谷的状态里,走完了低谷,你就要迎接一个新的生活了。多数时候对生充满欣赏与敬畏:其实看透人性深处的恶、怀疑、妒忌、绝望、深渊,但无论如何荼毒、伤害、打击,一回头,还能看到生命中的暖和好。那内心深处的美轻微颤粟,虽然开得慢了迟了,可依然会深情开放。有人说提笔就老,人书俱老。文字有暮色,心还少年,多好。而心里,一直开着八九十枝花。
【主持人】:能够谈谈你你对自己未来的一些想法吗?
【王浩然】:我喜欢预计未来,但是我不喜欢为未来的事情而去担心,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不要轻易把梦想寄托在某个人身上,也不要太在乎身旁的耳语,因为未来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能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别忘记自己想去的地方,不管那有多难,有多远。
【主持人】:节目的最后,你能够送给在坐着的,和所有电视机前的朋友们一些话吗?
【王浩然】: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今天我给分享给你们。“多读书吧,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读好书,走好路,用自己的勤勉与付出,换自己光荣的财富,给自己鼓励,不吝啬享受。人贵在内外都要好好修,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未来还有更远的路,更大的世界,更多挑战和危险,需要一个更出众的自己来续写。

B. 苏雪林的生平

苏雪林(1899~ )现代女作家、文学研究家。曾用名瑞奴、瑞庐、小妹,又名苏梅,字雪林,以字行。笔名绿漪、灵芬、老梅等。原籍安徽太平,生于浙江瑞安。1917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翌年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次年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吴稚晖创办的海外中法学院和里昂国立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和文学。1925年回国。1928年起任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9年到香港真理学会工作。翌年赴巴黎研究神话。1952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台南成功大学教授,1973年退休。其间于1964年赴新加坡任教于南洋大学。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
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戏剧集《鸠罗那的眼睛》,专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概论》,论文集《蠹鱼集》,以及《苏绿漪佳作选》、《苏雪林选集》等,另有一些译作。苏雪林的创作常写个人生活经历,笔致秀丽畅达,不乏女性作家温婉、幽丽的气质。

C. 文爱mv是哪部电视剧

好像是电视剧《狐狸的夏天》是企鹅影视、中传联动、康曦影业等联合出品的青春萌系爱情偶像剧,由于中中执导,谭松韵、姜潮、张鑫、王妍之、蒲萄等联袂主演[1]。

该剧改编自青春爱情小说《当总裁恋爱时》,讲述了谎言发射机“狐狸小姐”与人肉测谎仪“白兔总裁”,从水火不容到越走越近的搞笑爱情故事

D. 吴老头有多少年历史了

吴稚晖
不过,吴稚晖并非出口成脏的粗人,恰恰相反,他是文人出身,中过举人,办过媒体,开过学校,甚至著述等身,他的全集,台湾版共18册,大陆版共14册,其内容包括“哲理与文教”、“科学与工艺”、“国音与文字学”、“国是与党务”等,纵横文理,足见渊博。
那么这个文人为什么爱骂人呢?他在《乱谈几句》自述称,三十岁以前,行文爱造作炫技,八股味道浓重,他自己也觉得苦恼。话说有一天,他在上海的小书摊上,撞见一本叫《何典》的小说,此书开篇曰:“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间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他读到这一段,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从此打破了古文家的迷梦,而走上了“放屁放屁”的骂道,直抒胸臆,自由自在。在他看来,“用这种精神,才能得言论的真自由,享言论的真幸福”。
这个故事,在民国非常出名,出名到什么程度呢,此后出版商宣传《何典》,一再拉出吴稚晖的大旗:1926年,北新书局在《语丝》杂志为《何典》做广告,有“吴稚晖先生的老师《何典》出版预告”之语;1946年10月,上海友联出版公司印行《何典》口袋书,封面大书“吴稚晖先生推荐不朽杰作”……看起来好像今天流行的腰封和名人推荐。

E. 谁介绍几部修仙的小说,要文爱细腻一些,像凡人修仙传那样的,还要搞笑幽默

<<傲世九重天>>风凌天下写的。我现在在看,还不错。

F. 七下的第二课《溪水》的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7-1999)女,作家、文学家。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祖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

苏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素以贤慧著称,给苏雪林以较大影响。她幼时富有男性特点,好动、爱玩,凡男孩所爱的一些玩艺儿,抡刀、舞棒、扳弓射箭,以至去郊外捉蟋蟀、放风筝、钓鱼、捕鸟等她都爱玩,整日和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叔叔、大哥哥们厮打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而同样年龄女孩子所喜欢的--擦脂抹粉、穿针引线之类的事情,却毫无兴趣,偶尔做一两件这样的事也是笨手笨脚,不像样。人们都说:苏雪林是一个男性化的女孩,被称之为“野丫头”。 由于祖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世俗偏见,苏雪林不能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她七岁开始,才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跟读,只是不解其意,囫囵吞枣地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幼学琼林》等。在私塾里只跟读一二年,男孩子们都纷纷去学校读书了,她不得不辍学。跟读辍学后,闲着无聊,便利用在私塾里学得的一二千汉字,从叔叔和哥哥那里借一些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从此,一颗寂寞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后来,苏雪林的叔叔、哥哥们都先后进入上海新式中学或大学,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带回一些新旧图书和当时流行的报刊,苏雪林便借机有挑选地阅读起来。《史记》《汉书》,她读过一些选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以及历代名家的专集也都涉猎个大概,连当时流行的译作《天演论》《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十字军英雄记》等,也都读得着迷。这一段童年和少女时代的苦读史,为她后来的创作及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4年,父亲为工作方便而迁居安庆。一位叔叔曾留学日本,思想比较开明,对他父亲进行劝说,苏雪林才得以进入当地一个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其间模仿写作古典诗词,仅半年,便又随母亲迁回岭下村,停止学业。不久,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登报恢复招生,苏雪林得知消息后,“费了无数眼泪、哭泣、哀求、吵闹”,终于说服了祖母和乡里顽固长辈。苏雪林回忆说:愈遭压抑,我求学的热心更炽盛燃烧起来。当燃烧到白热点时,竟弄得不茶不饭,如醉如痴,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若非母亲因对女儿的慈爱,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携带我和堂妹至省城投考,则我这一条小命也许早已结束于水中了。(《我的生活》,1967年,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1915年苏雪林考入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在校期间能诗善画,引人注目。1919年毕业后即留在母校附小教书。在这段极短的教书生涯中与庐隐女士相识。苏雪林不甘于做一辈子小学教师,以了此一生。于是,再一次向家长提出继续升学的要求,祖母以婚嫁为由进行阻挠,后因苏雪林大病而停止逼婚,还满足了她的升学愿望。这一年,她与庐隐结伴同行,离开安庆,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系主任陈钟凡先生的帮助下,很快从旁听生转为正科生。 苏雪林在北京高等女子师范读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发生不久。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一股蓬勃、新鲜的空气,弥漫北京;加之苏雪林受教于胡适、李大钊、周作人、陈衡哲等知名教授、学者,同学中又有庐隐、冯沅君、石评梅等追求女性解放的才女,在师友的影响下。她的思想也深受震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她在《已酉自述--从儿时到现在》(1969年4月15日《国语日报》)中所说:“……我便全盘接受了这个新文化,而变成一个新人了。”同时,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国风日报》副刊“学汇”及《晨报》“副镌”等处发表政论性文章,参加社会问题的论争。

1921年秋,求知欲十分旺盛的苏雪林,抱着去大千世界闯一闯的梦想,前往法国留学,为了顺利成行,她瞒着家庭,直到临行当天的晚上,才告知母亲。她考入吴稚晖、李石曾在法国里昂创办的海外中法学院,先学西方文学,后学绘画艺术。赴法三年,由于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加之不断收到家中来信,父亲病故,母亲生病,婚姻问题也困扰、煎熬着她,只好辍学,于1925年提前回国。苏雪林在法期间患了一次很严重的病,躺在医院里,医院里一些天主教修女细心照顾,使她的病逐渐好转并恢复健康,苏雪林深受感动。在一位外国好友的劝说下,皈依了天主教。 回国后,遵照母命,与从未谋面的五金商人的儿子张宝龄完婚。张宝龄原籍江西南昌,肄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理工课程。婚后不久,母亲病故,她便随丈夫去苏州安家。其夫在苏州东吴大学执教,苏雪林则应苏州基督会所创办的景海女师之聘出任中文系主任,并由陈钟凡先生介绍在东吴大学兼授古典诗词课。苏雪林是一位新女性,但在婚姻问题上受传统思想约束,不能自主。在法国期间,她曾和未婚夫通过几次信,已发觉性情不合,便写信给父亲要求解除婚约,但父亲在回信中对她大加申斥,母亲在病榻上也托人写信劝说,甚至哀求女儿,为了父母双亲,她只好“认”了这门亲。在法国读书期间,不乏多情男子的追求,其中有一位曾大胆向她求婚,苏雪林也为之动情,甚至倾倒,但为了父母亲的面子,只好拒绝一切爱与不爱的求婚者。她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中国封建传统女性的道德。1927年苏雪林随丈夫返回上海,翌年,经人介绍在沪江大学教书,后又和丈夫一起重返东吴大学。苏雪林婚后不过几年,两人便分手,婚姻以悲剧结束。

1931年她接受安徽省立大学校长杨士亮先生之聘,赴安徽大学教授文化史课;同年受聘于武汉大学教授,直至1949年。在武汉大学执教期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基本国文和新文学研究。在武汉大学,她生活在珞珈山的湖光山水之中,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和平静的独居生活,使她赏心悦目,心广体胖,事业有成。她勤奋刻苦,一方面以爱心、耐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一方面又在教书之余,努力著书立说,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学者。与凌叔华、袁昌英一起被戏称为“珞珈三剑客”。抗日战争爆发后,苏雪林随武汉大学师生迁往四川。此时,她虽潜心写作,但难以控制自己对民族遭难——“国将亡”的忧虑和担心,她同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一样,愿将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去抵御侵略者的炮火。抗战一开始,她便将自己多年积蓄的薪金、版税和稿费拿出来,买了五十两黄金,献给危难中的国家。还不断地拿起笔记述侵略者的血腥罪行,如《乐山敌机轰炸记》、《敌人暴行故事》等,激发同胞们对侵略者斗争的决心。在抗战后方,人民生活极其艰苦,苏雪林和其它教授们也不例外,每天粗茶淡饭,维持温饱;穿的是旧衣、棉布;住的是潮湿的老式民房,每天晚上老鼠、跳蚤与之做伴;行的是十几里乃至几十里也“安步以当之”。艰苦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利用屋边两亩左右的空闲土地种菜、栽瓜,自己买了锄头、镰刀、扁担,肩挑、手搬,挖地、松土,播种、施肥、锄草,终于开出了一片菜园。她种芥菜种类繁多,长势良好,此外,还种了莴苣、苋菜、萝卜、蕃茄和葱、蒜。外部世界是熊熊燃烧的抗日烽火,个人的生活环境却是一派田园风光,苏雪林也怡然自得。她在《灌园生活的回忆》(收入《归鸿集》,1955年8月,畅流出版社)中写道:我本是一个用脑的人,忽然改而用手;又是一个一向安坐书斋的人,忽然跑到土地里去,生活完全改变,觉得别有一番从未尝过的新鲜滋味,于是兴趣大为浓厚。田园生活对她来说,一方面聊以自慰,可事情过后却又十分悔恨:我那时脑力在一生中为最强,若专心研究学问,也许可以获得几种专门知识;若全力来写作,两年内也许可以写出二三十万字的文章,但因为我的愚妄无知,太受兴趣的支配,把大好的光阴精力都白费了。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苏雪林也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当消息传到嘉定时,她与袁昌英、凌叔华等人抑制不住激动和兴奋,举着小旗,高呼口号,加入了游行队伍的行列。苏雪林在武汉大学执教历时十八年,1949年到了台湾,离开了她为之奋斗半生的土地。离开大陆后,苏雪林先去香港,在天主教真理学会任编辑。1950年第二次赴法国,为的是去海外搜集关于楚辞的研究资料,探讨屈赋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在巴黎,她依靠从国内带去的工薪节余,省吃俭用,但为时不久,便因经济拮据,身体欠佳,又由于与之朝夕相处的姐姐病重,只好于1952年春乘船回到台湾,应聘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赴台南成功大学任教授,1974年退休。

苏雪林赴台后,长期患眼疾,视力极差,严重时濒于失明,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1968年是她在大学执教的四十周年,台湾“教育部”向她颁发了奖金。1978年,是苏雪林执教五十周年和八十诞辰,在台的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师范大学、成功大学校友代表前来为她祝贺,并出版《庆祝苏雪林教授写作五十周年暨八秩华诞纪念专集》。全书分甲、乙、丙、丁四集,共收录一百一十多篇文章,其中包括对她生平的记述和浩瀚著作的评价。既有热诚的祝贺,也有久别重逢的真情。

苏雪林是一位勤奋的作家,其执笔时间之长,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她的作品有小说、散文、剧本、诗词、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及多种学术著作。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天文、地理、科学、历史、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山川河流、月夜星空,全部囊括其中。苏雪林从少年练习写作诗词起,直至古稀之年,辛勤笔耕不辍。 苏雪林十一二岁时,便模仿林琴南的笔调用文言写了一厚本日记。其内容都是一些家庭琐细和少女观察社会的感想,其中蕴藏着无数的快乐、透露出天真烂漫的童心,充溢着荒唐、奇妙的幻想,正如苏雪林自己所说“可算是开笔,也可算是我踏上写作生涯的第一步”。十九岁她写了一篇三四百字的五言古诗,继又将其写成短篇小说,名曰:《始恶行》。小说用文言写出,当她念给家里人听时,婶婶、姐姐等女人竟为之流下了无数的眼泪。这篇小说1919年刊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年刊后得到同班好友冯沅君的赞赏,并寄给在美国读书的哥哥冯友兰,亦受到好评。 二十年代初期,苏雪林还不时地发表用白话文写的《人口问题研究》《再论人口问题研究》《新生活里的妇女问题》《沉沦中的妇女》《生育制限运动声中的感想》《男盗女娼的世界》《相对性原理和哲学史的问题》《时髦男子择妻之条件》《相对性易解》《世界语者之宣言》《家庭》《民众艺术论》《对于“五一”的两大希望》《自由文爱论》《说内外》《说美恶》等五六十篇政论杂文,刊于《民铎》《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国民日报·学汇》等报刊上。此时她对国家政治、社会诸问题,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以寓言的形式发表对时局、人生的看法,还抽时间翻译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等作家的作品。

1925年,苏雪林从法国归来后,创作欲望更加强烈,速度惊人,出版的文艺创作有散文集《绿天》(1928年,北新书局出版)和自传体小说《棘心》(1929年,北新书局出版)的这两部书是苏雪林文艺创作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之作,均以“绿漪”署名。书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生活和她自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绿天》收录散文《绿天》《鸽儿的通信》《小小银翅蝴蝶的故事》《我们的秋天》《收获》《小猫》六篇,该书出版后,于1929年、1930年、1937年、1955年、1959年十多次再版。书中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婚后生活,热烈而甜蜜,表现手法细腻,犹如一幅柔美的工笔画。尤其是其中的一篇《鸽儿的通信》,作家以书简的形式,描写并抒发了主人公对旅居海外丈夫的怀念之情,富有诗意。在描写手法上,既不同于冰心写意的柔婉,也有别于丁玲火山爆发式的浓烈。

《棘心》共十五章,主要是以作家赴法后的生活为素材,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全部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性格,因此说《棘心》是一本自传小说,也是作家为她的母亲而创作的。苏雪林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以我的血和泪,刻骨的疚心,永久的哀慕写成这本书,纪念我最爱的母亲。书中的主人公林醒秋是一位“五四”时代的女性,她内心充满了痛苦、矛盾、失望和悲愤。她相信科学,却又皈依宗教;她追求爱情的甜蜜,却又遵从父母之命。作家围绕着这位平凡女性的内心搏斗展开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画面。其中有顽固家庭的崩溃,有农村民不聊生的惨剧,有少年的爱国悲愤,也有青年男女在追求中的彷徨和苦闷。整个故事贯穿着一条爱的主线,有对母亲的爱,对异性的爱,对自然的爱。作家在《自序》中写道: 该书的主旨在介绍一个生在中国政局蜕变时代,饱受“五四”思潮,以后毕竟皈依了天主教的女知识青年,借她故事的进展,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家庭、社会、国家及国际各方面的动荡变化的情形,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烦恼苦闷、企求、愿望的状况;更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于恋爱问题的处理,立身处世行藏的标准,救国家、救世界途径的选择,是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方式。

作品出版后,“绿漪”的名字及其作品引起文艺评论界的关注,贺王波、方英、钱杏郊、草野、王哲甫等人纷纷撰文,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上加以肯定,并指出其不足。虽然评论者的意见不尽相同,但对于小说技巧的批评意见却是一致的。文字偏于说理,议论式的叙述常有所见,布局和结构也有些松散。

苏雪林在文学方面的创作还有三幕话剧《鸠那罗的眼睛》(1935年11月1日《文学》月刊5卷5期),内容取材于印度文学故事,作家通过深受礼教束缚的青年王子--鸠那罗和其父王、王后的种种纠葛,表明爱情力量的伟大。苏雪林在此之前从未写过戏剧,为什么突然要写这个剧本呢?她在《我怎样写鸠那罗的眼睛》(1936年5月6日《大公报》)一文中说:去年冬天,这个故事又隐隐在我心灵深处呼唤,我想还是把它表现出来吧。不过这个故事用短篇小说体来写,恐怕不能写得如何痛快,打了几回腹稿,总觉不相宜,最后才决定采用戏剧体。我对于戏剧虽然没什么研究,为了这好题目,不妨冒一次灵魂的险。

《青鸟集》(1938年,长沙商务印书馆)和《屠龙集》(194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写于抗战的初期和中期。《青鸟集》收集的多是文艺批评方面的文章,其中包括剧评、文评、诗评和画评,以及苏雪林对其它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因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梅脱灵克青鸟的眼睛》,故该书取名为《青鸟集》。《屠龙集》写于抗战后方--四川乐山,多是作家在艰苦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作家对战时生活的动荡不安、物质的极度匮乏、物价的扶摇直上,以及知识分子阶层精神的苦闷和煎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但幽默和风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家说:“若不想出个法子骗骗自己,混过这些讨厌的岁月,不死也得发疯。”书名取为《屠龙集》,是作家“预先替那猖狂的毒龙画出了悲惨的结局,……希望明年就是我们伟大的‘屠龙年’”(《屠龙集·自序》)。

《蝉蜕集》(1945年,重庆商务印书馆)由几个短篇历史小说合集而成,其中多数故事取材于作家的《南明忠烈传》,成书于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之时,作家以历史故事,借古寓今,对抗战中种种丑恶现象,进行无情鞭挞,态度鲜明,笔锋锐利。她在《蝉蜕集·自序》中说:历史小说也和历史一般,其任务不在将过去史实加以复现,而在从过去事迹反映现在及将来。……抗战时期内种种可恶可悲的现象与过去时代相类似者却也未免太多了。本书在此等处极力加以揭发,也无非想教读者触目惊心,消极的戒惧,起而为积极的矫正与补救。

苏雪林在自己写作的同时还不断关注同时代作家的创作情况,写了《论李金发的诗》《论闻一多的诗》《论朱湘的诗》《沈从文论》《郁达夫论》《王鲁彦与许钦文》《多角恋爱小说家张资平》《林琴南先生》《周作人先生研究》《〈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俞平伯和他几个朋友的散文》《关于庐隐的回忆》《记袁昌英先生》《其人其文凌叔华》《胡适的诗》《我论鲁迅》《我所认识的女诗人冰心》等,其中部分文章结集为《文坛话旧》(1969年,传记文学出版)。从中不难看出,活跃在“五四”前后文坛上的许多作家及其作品,苏雪林都一一进行论述。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褒或贬,不免失之偏颇,一些过火的言辞也时而流露于笔端。

苏雪林晚年写了大量的个人生活及写作回忆录,计有《我的生活》(1967年,文星书店)《己酉自述--从儿时到现在》(1969年4月15日《国语日报》)及《归鸿集》(1955年8月,畅流出版社)。她的回忆笔法极其细致入微,儿时影事,写得真真切切、栩栩如生,令人看后,觉得苏雪林确是一位记忆超常的人。

热点内容
惊情三十天小说txt 发布:2024-04-24 22:08:45 浏览:842
有关古代化学的小说 发布:2024-04-24 22:08:44 浏览:184
薄夜和唐诗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4-04-24 21:55:05 浏览:6
吴大宝小说人物 发布:2024-04-24 21:26:48 浏览:538
穿越小说女主是王妃有灵宠 发布:2024-04-24 21:10:28 浏览:735
哪部小说作者连载创作11年 发布:2024-04-24 20:38:09 浏览:626
阴阳咒术作者掌柜小说 发布:2024-04-24 20:31:06 浏览:826
老婆郡主的小说 发布:2024-04-24 20:26:06 浏览:164
类似然后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04-24 19:54:12 浏览:35
小说女主季绵绵 发布:2024-04-24 19:44:07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