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熱門小說 » 高玉寶小說閱讀

高玉寶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8-02 00:26:10

⑴ 熱愛生命的故事

熱愛生命的故事 曾讀過一本契科夫的短篇小說集,第一篇小說叫作《打賭》。是寫—位法律學家與一位企業家在一次沙龍聚會中在談到一個新近被判十五年徒刑的囚徒時爭執起來。企業家認為在監獄里蹲十五年還不如判死刑的好;法律學家則認為活著總比死了好,活著就是希望。二人爭執不休,最後打起賭來,賭注是法律學家讓企業家把他關起來,十五年後如果法律學家不違約,企業家的全部財產歸法律學家所有。第二天早晨,法律學家便被企業家關進自己後花園的—間小屋,這間小屋只有一個送食物的小小窗口。法律學家蹲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屋裡開始過起監獄生活,企業家每天給他提供所要讀的書。時間一天天流逝,法律學家讀完了政治、經濟、哲學、科學、神學、文學大全,十五年的時間終於到了。這時的企業家因在生意場中失利,他知道時間一到自己便會變成一個窮光蛋,於是他決定在到期的頭天夜裡殺死法律學家。銀行家好容易打開那把十五年來從來沒有打開過的生銹的鐵鎖,發現法律學家正在殘燭前伏案熟睡,銀行家正欲趁機殺死這形同枯槁的法律學家時,卻發現桌上放著一封給他的信。信中說,他感謝企業家,十五年來他讀了許多書,這些知識將是他終身用不盡的財富,他還明白了許多道理。他決定不再要企業家的財產,他將於明天拂曉前破窗而出,自動毀約。銀行家看完信決定放棄殺死法律學家的念頭。第二天拂曉前法律學家果然毀約破窗而出,既保留了銀行家的財產,也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這篇小說似乎包含了許多道理,熱愛生命,活著便是希望,應該是它的主題,世間一切事物中最可寶貴的就是生命。熱愛生命並不等於貪生怕死,「人生自古誰無死」?記得秋瑾有一首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尊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古今中外一切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是懂得生命價值和運用生命價值的。一切正常人都是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當然在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個人的死都重於泰山,然而卻不可以輕如鴻毛。人是不可以輕生的。我常常想起大仲馬的一句話,人類的全部幸福就在於希望和等待之中。活著是幸福,希望是幸福,等待是幸福。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人類的活著和追求幸福而運作,活著和幸福是人類的主題和目的:如果離開了活著和幸福,人類的—切便將失去意義。
在宇宙空間飛行過的宇航員,到南極去進行過科考的科學家,當他們遠離人類群,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面對廣袤無情的大自然和宇宙空間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時候,他們悟透了一切,他們感受到了人類在面對大自然的時候是非常渺小和脆弱的。同時覺得生命又是非常可貴和偉大的,人類在面對生命的極限時要求生存是多麼地不容易,多麼地艱難。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人們,他們認為人類生活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他們甚至認為人類的相互爭斗都是不應該的。只有失去過才知道擁有的可貴,然而生命不能作這樣的游戲,因為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挑戰過生命極限的人他們從生與死的邊緣走了過來,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由此便又想到傑克·倫敦那篇叫作「熱愛生命」的小說:兩個淘金人歷盡苦難和艱辛,從死亡線上掙扎過來的感人故事;使你覺得人的生命力是多麼強大,人的生存慾望是多麼強烈,人在死亡的邊沿才會深切感受到生的可貴。那麼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還有什麼理由輕生?還有什麼理由要無緣無故的離開這個人世呢?生命在其發展過程中是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的,這恰好證明著生的可貴。生命是一切上層建築和物質世界的基礎,因為有了人類生命,才有了思想,才有了希望和追求,才有了這個五彩繽紛,像萬花筒一樣美好的世界。

生命面對時間和空間,正如古人所說「若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若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人世間的生活才是實實在在的,有天倫之趣、朋友之誼、戀人之情,有理想、有美好、有追求、有夢幻,只有在人世間才能創造真正的美好天堂。珍惜生命吧,給人生唱一首贊歌。

⑵ 意志堅強的故事

(1) 張海迪的故事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 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2)海倫凱勒的故事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去世了,享年87歲。凱勒小姐在出生後18個月的時候就失聰失明成了個聾啞人,然而卻奇跡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一個聾盲人要脫離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認字讀書。而從學會認字到學會閱讀,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倫是靠手指來觀察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觸覺來領會她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面部表情,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她為了使自己能夠發好一個詞或句子,要反復的練習,海倫從不在失敗面前屈服。
從海倫7歲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學院的14年間,她給親人、朋友和同學寫了大量的信,這些書信,或者描繪旅途所見所聞,或者傾訴自己的情懷,有的則是復述剛剛聽說的一個故事,內容十分豐富。在大學學習時,許多教材都沒有盲文本,要靠別人把書的內容拼寫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預習功課的時間上要比別的同學多得多。當別的同學在外面嬉戲、唱歌的時候,她卻在花費很多時間努力備課。
海倫能夠走出黑暗,達到那麼高的學術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頑強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師莎莉文的循循教導是分不開的。她說「我的老師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獲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師教她認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她知道什麼是「愛」這樣抽象的名詞。海倫幼年得病致殘後,變得愚昧而乖戾,幾乎成了無可救葯的廢物,但後來她卻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確實是個奇跡。可以說這個奇跡有一半是海倫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創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倫什麼,總是用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或是一首詩來講清楚,她的教育經驗十分豐富,教育方法也與眾不同,她從不把海倫關在房間里進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課堂教育。
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並從中得到知識。她21歲時,和老師合作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後的60多年中她共寫下了14部著作。
(3)霍金――輪椅上的天才
在新的千年到來之際,美國白宮曾進行了一系列的演講,其中以科學為主題的演講是《想像與變革---下一個千年的科學》。它的演講者就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教授、「輪椅天才」斯蒂芬·霍金。他患有嚴重的殘疾,雙手只有3個手指能動。這個極度殘疾和極度聰明的科學家成了這次不同尋常演講的理想人選。
外號叫「愛因斯坦」
20世紀90年代,談論宇宙學漸成一種時髦,宇宙大爆炸理論雖不是新的理論,但在公眾心中卻非常新穎。特別是談到霍金,人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稱他是自愛因斯坦之後最好的物理學家。
霍金是英國人。他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一天恰好是義大利物理學家、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紀念日,幾天前還是牛頓的生日:1643年1月4日。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呱呱墜地的小霍金頭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環。用霍金自己的話說:「我估計大約有二十萬個嬰兒在同日誕生」。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樣,喜歡玩具,著迷於玩具火車,甚至自己花錢買來了電動火車。十幾歲時,霍金還喜歡製作飛機模型和輪船模型,甚至嘗試發明一些游戲,比如製作不同顏色零件的工廠、運送產品的公路和鐵路,以及股票市場。霍金和一個同學負責編制游戲的規則。在編制這些游戲時,小霍金的目標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開動的模型」,「這些游戲及製作都來自於探究事物並且進行控制的要求」。這種要求一直驅動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後來的宇宙學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學期間,霍金分在一個很好的班,盡管他的成績名次從未進過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學的尊敬,同學為他起了一個"外號"---愛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學,他們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如莫扎特、馬勒、貝多芬,也到音樂廳去聽音樂。他們還經常討論一些科學和宗教問題,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運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目光投向茫茫宇宙
在中學時代的後兩年,班上來了一位數學教師。他的教學富於啟發,這激發了霍金對數學和物理學的興趣。盡管父親也鼓勵他學習科學,但希望他攻讀與父親的專業相近的生物學。回憶起中學的學習,霍金談道:"在我幼年時,我對所有科學都一視同仁。十三、四歲後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學方面做研究,因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盡管我知道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所以太枯燥。化學就好玩得多了,不斷發生許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但是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望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蘊。"由此可見,少年的霍金的志向雖算不上遠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蘊"對他後來的研究肯定是有影響的。
中學畢業,霍金考入牛津大學,並如父親的希望,取得了獎學金。學習物理學對霍金並不費力,後來他又考上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為什麼要選取理論物理專業呢?霍金後來說:"理論物理中有兩個領域是基本的,……一個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學;另一個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這就是說,理論物理聯系著"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最後,他確定要研究宇宙學,這是因為"在宇宙學方面已有一個定義完好的理論,即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是研究宇宙學的理論基礎。
回報社會的恩惠
在研究學習期間,霍金得了一種怪病,是一種運動神經細胞病。這種病使行為本來就不靈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這種病迅速惡化。霍金非常苦惱,以至於他認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並未放棄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他在這時結婚了,5年後他成了3個孩子的父親。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奮。他曾夢到自己被處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他認為,"我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其他人",要做點兒善事,以回報社會對他的恩惠。
勤奮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於物理學界。黑洞是一種體積很小、質量很大的天體,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很大。這種天體是一種從理論上推測出來的天體。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了黑洞的問題。他認為,滿足一定條件的恆星,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吸住自身發出的光線,而使我們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團"。然而,這種科幻般的預言並未受到人們的重視。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時,一位德國科學家藉助廣義相對論重新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他發現,質量等於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徑只有2.95千米;而相當於地球質量的黑洞,直徑只有0.9厘米了。到20世紀30年代末,一位美國科學家研究恆星演化時,再次研究黑洞問題。他認為,在恆星燃盡時,在引力的作用下,恆星會無休止地坍縮下去,最終就形成了黑洞。
研究黑洞舉世矚目
60年代,由於天文學的一系列新發現,激發了天體物理學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時,黑洞研究使他初露頭角。霍金將熱學引入黑洞的研究,這大大加深了對黑洞的認識。這時,霍金認為,可能存在一種"微型黑洞"。這種黑洞很小,有的會小到像質子或中子那樣的大小。按照現代物理學的理論,當物體小到這樣的程度,它應服從量子力學的規律。霍金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發;黑洞越小,它蒸發得越快。1個10億噸(個頭與質子大小相當)的黑洞要用100億年的時間才能蒸發干凈,而最後0.1秒內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萬顆百萬噸級的氫彈爆炸。這就是說,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地進行天文觀測,力圖在宇宙空間找到這種「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對大爆炸理論研究有很大貢獻。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奇點"處的爆炸產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間的作用產生了星雲,進而演化到我們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著,將來的宇宙可能將繼續膨脹下去,也可能在膨脹到極限時轉而收縮至當初形成宇宙的那個"奇點"。看上去這好像很有趣,然而,這就是今天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水平。
由於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他獲得1978年的愛因斯坦獎。1980年他又當上了三一學院盧卡斯講座的教授。牛頓曾經是該講座的教授。現在,霍金已快60歲了。盡管身體殘疾,他仍經常旅行、演講、著述。他的《時間簡史》已發行幾千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種。由於霍金那富於傳奇色彩的奮斗經歷,他的《時間簡史》還被搬上銀幕。人們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畫面,聽著霍金敲打計算機鍵盤和計算機合成後的聲音,人們為現代物理和宇宙理論的深奧所震懾,為人類的智慧所感嘆,並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時仍在攀登科學高峰所表現出的偉大精神。

⑶ 能力比學歷重要總結陳詞

學歷和能力孰輕孰重
2011年06月24日 14:35 來源:《中國大學生就業》
文/四川天一學院高級職業指導師 關彤

沒學歷不代表沒學問

學歷與學問之間不成正比,有學歷不一定有學問,學歷高不一定學問高;無學歷不一定無學問,學歷低也不一定學問低。也就是說,學歷與學問是不能簡單地加以類比的。學歷的高低只能反映出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在同一層次學歷的人群中,也同樣存在著學問的差異。同理,人的學問也是要在社會實踐中加以積累和提高的,人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自身學問。真正的能力就是學問。學問包含專業素養與實踐領悟,缺一不可。

陳寅恪先生曾游歷歐洲各國名校,他學了知識就走,但沒拿下一個學位。梁啟超當年曾向清華校長曹雲祥推薦陳寅恪。曹校長覺得,對方一沒有什麼名著,二無博士學位,怎麼能信任呢?梁先生怒道:「沒有學銜,沒有著作,就不能當國學院的教授啊?我梁啟超雖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沒有陳先生三百字有價值。」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中才有了一個陳寅恪。

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是什麼學歷?按現在的標准衡量,他只是相當於高中畢業而已,但是,這並不妨礙他24歲時成為北大的哲學教授;國學大師與書法大家啟功先生什麼學歷?按他自己的話講:「中學生,副教授,學不專,藝不透」,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代國學泰斗與宗師讓人仰望;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什麼學歷?初中畢業的他,創造了驕人的成就。
高爾基沒有讀過大學,刻苦自學文化知識,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登上了文壇,他寫出了《我的大學》等許多不朽的著作,成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玉寶沒進過學校門,他寫的自傳體小說《高玉寶》卻家喻戶曉,成了倍受人們歡迎的傳世之作,成為著名的軍隊作家;青島港橋吊司機許振超只有初中文憑,他刻苦鑽研技術,一年內兩次刷新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等等,人稱「許大拿」。沒有經過正規學歷教育而通過社會實踐自學成才,擁有真才實學和不俗能力的人大有人在。

學歷真的無用嗎?這無疑是一個爭論頗大的話題。自索尼公司創辦人盛田昭夫的《學歷無用論》出版後,質疑之聲不絕於耳。這些質疑,其實更多地是因為大家對學歷所代表的能力有不同的觀點。盛田昭夫的觀點是,學歷並不意味著你實際的工作能力能夠達到企業的要求,如果完全按照一個人的學歷來評價其工作能力,則難免會本末倒置。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魏傑認為:「盛田昭夫揭示了一個重要原理:不能無限度擴大教育的功能,天賦對人的影響是極大的,因而企業更應注重實踐能力,而並非學歷。」

為官一定要高學歷?

學歷與能力到底是一種什麼關系,這個很難界定,因為許多有高學歷的人,能力卻極其一般,是典型的高分低能;而某些能力很強的人,學歷卻不見得很高。本來,學歷與能力、文憑與水平,既有對應關系,但絕對不是那種「水漲船高」式的絕對的對應關系,必須因人而異,具體分析,在實踐中檢驗和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

我們一方面推崇「英雄不問出處」,另一方面卻對某些低學歷人而取得成功的人大加詬病,這實在是一種自相矛盾的悖論。

2008年3月上任的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其學歷是「中專」。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公布的國務院各部門負責人簡歷中,張平的中專學歷意外地成為公眾和媒體熱議的熱點話題。當時媒體評論說,「一紙中專學歷,顯現出無可替代的含金量;一紙中專學歷,羞煞多少『權力文憑』!」其實張平的中專學歷並不代表他就是中專水平,他的工作經歷與業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2009年原南京市市長蔣宏坤被提拔任命為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據公開的資料顯示:蔣宏坤1954年1月生,漢族,江蘇張家港人。大專學歷。他當過知青、做過工人,在張家港工作了28年,有豐富的基層工作履歷。江蘇省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王國生對蔣宏坤的評價是「政治堅定,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態度堅決,熟悉經濟工作,熟悉蘇州情況,事業心強,領導經驗豐富。」王國生說,由蔣宏坤擔任蘇州市委書記是省委經過慎重研究決定的。

作為官至副廳級以上的蔣宏坤,仍然保持著大專的學歷文憑,這一份本色與誠信,在今天浮躁而潛規則盛行的時代,實屬難能可貴,滿眼望去,在官員中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尤其是高官中太少太少卻又奪目。

對於這兩位「低學歷」高官,他們敢於以「本色文憑」示人,正是其為官誠信的最好詮釋。看來「為官者不在於學歷有多高,而在於是否能真正為老百姓謀福址。「為人民服務」不能成為一句空話。

能力比學歷更重要

如果你受過良好的教育,那就結合實踐、腳踏實地充分利用它。如果你沒有大學文憑,也別泄氣,雖說高學歷有助你的事業成功,但人生很多成功與高學歷之間並不能完全劃等號。不要以為有了豐富的書本知識,便擁有了成功。更別把「沒受過正規教育」當借口,絕不要在高學歷者面前感覺低人一等。有太多事例可證明,即使沒讀過大學,甚至中學。只要你針對目標,勤奮努力,任何工作一樣可以幹得很出色。

真正的能力來自於社會,真正的水平靠實踐來證明。

巧克力之父弗斯•貝里幾乎沒進過學校,然而憑著靈活的頭腦、誠信和智慧,憑著勤奮、堅持的精神和毅力,他的喬治王巧克力公司資產達98億美元,在同行業名列世界第一。

2003年公司將登陸中國,收到400多份自薦信,大多是剛畢業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們要求進入中國公司工作。弗斯•貝里非常高興,可是他閱讀了這些履歷後卻猶豫了。因為這些大學生近80%是成績優秀的高材生,70%當過學生幹部。評語也都是盡善盡美。他並不懷疑這些自薦信的真實性。但僅憑這些並不能確定誰適合進公司,必須測試點其它東西。於是400多份問卷發出。

問題:用最簡潔的話,回答這四位著名人物到底在說什麼?

1、愛因斯坦在母校100周年校慶演講中有一段話「我學習成績中等,按學校的標准,我算不上好學生。不過後來我發現,忘掉在學校的東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丁肇中回清華大學演講,回答提問時有一句話「據我所知,在獲得諾貝爾獎的90多位物理學家中,沒有誰在學校經常考第一,常考倒數第一的,倒有幾位。」

3、比爾•蓋茨回母校哈佛大學參加募捐活動。有人問他是否願意繼續學習,拿到哈佛的畢業證書時,他搖搖頭笑了笑,沒回答。

4、美國總統布希回耶魯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因他當年成績平平,有人問他有何感想。他說,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我說「幹得好」,對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我說「你可以去當總統」。

不久,所有答案寄回。2003年3月10日,一位學生被通知去北京參加公司開業慶典。他的答案是:學校里有高低優劣之分,校門外沒有。社會總是把校門里的一切打亂重排。

在學校學習成績好,並不代表走上社會後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強。在職場上主要看的不是學歷,而是實際能力。

學歷與能力相輔相成

學歷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程度高低的一個標志,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結構,反映了個人的自身素質和潛力高度。學歷上的欠缺在求職的過程中可能會影響機會的獲得,能力的展現是需要通過時間和機會來證明的;能力的欠缺,只能表明職場競爭力相對較弱,但只要具備正確的就業觀念和良好的求職心態,同樣可以在勞動力市場中先行就業,然後在專業領域里多下功夫來彌補,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學歷和能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學歷是能力的充分條件,而能力則是學歷的充分必要條件。沒有一個恰當合適的學歷,你的能力也不容易被他人所發現。而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相應的工作經歷,有再高的學歷最終仍逃脫不掉被社會淘汰的命運。你的學歷高度往往決定了你的擇業高度,你的工作經歷及在工作中培養的職業能力又決定了你的下一份工作的內容和高度。如果你的學歷和能力二者兼備,那麼你在職場中,就會更加游刃有餘。

據2011年4月13日新華網報道,同濟大學本科畢業、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的周森鋒,2009年6月出任湖北省宜城市委副書記、市長,時年29歲。這個「最年輕市長」一上任,即引起公眾質疑,人們普遍懷疑周森鋒「有背景」。事實上,其父母都在農村,沒有什麼特殊的家庭背景。當然,周森鋒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並非偶然,是其年輕、高學歷、基層鍛煉和機遇等綜合因素的結果。

當然,我們強調選人用人不能唯學歷,並不是否定學歷教育的作用,更不是貶低知識的力量。社會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其中有知識型、研究型的,也有創業型、技能型的。而人才成長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並非學歷教育一條路可走。寒窗苦讀、高校深造,可以成才;發奮自學、博覽群書,可以成才;立足崗位、鑽研業務,也可以成才。人才的類型不同,成才的途徑不同,衡量人才的標准自然也不能是單一的。

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不拘一格,廣納群賢,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觀念,在實踐中發現人才、培育人才、鍛煉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

學歷是敲門磚,可以讓你「脫穎而出」;能力是試金石可以使你「一枝獨秀」。兩者都很重要。若未遇伯樂,學歷很重要;否則,能力更重要。伯樂相馬,主要是看馬能否跑千里而不是看馬的出身。令人欣慰的是,有些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取向已更加務實,選才標准正在由「學歷型」向「能力型」轉變。畢竟,千里馬是跑出來的,人才是干出來的。創造業績主要不是靠職前的學歷,而是靠任職後的實踐經歷和創造性努力。

⑷ 追隨你的美 記敘文 高中 800字

80年代,一個光輝的名字--張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張海迪的事跡到處傳頌,海迪精神到處弘揚。人們在這位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而不向命運之神屈服的姑娘面前,在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勇士面前,在這位以自己的痛苦換取別人的歡樂、以縮短自己的生命來延續他人生命的時代楷模面前,都在深深地思考:人生的全部意義究竟在哪裡?
鄧小平同志揮毫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陳雲同志題詞:「以張海迪為榜樣,勤奮學習,熱心助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鋒。」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
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⑸ 熱愛生命的資料

熱愛生命《熱愛生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說,這部小說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小說把人物置於近乎殘忍的惡劣環境之中,讓主人公與寒冷、飢餓、傷病和野獸的抗爭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充分展現出人性深處的某些閃光的東西,生動逼真地描寫出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奏響了一麴生命的贊歌,有著震撼人心魄的力量!

生命是美麗的,美麗的世界是由美麗的生命組成的。人有生命,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命。只要我們細心體會,就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江蘇省金壇市城南小學的一名女教師,面對飛馳而來的汽車,剎那間張開雙臂,把正在過馬路的學生奮力推向路邊,「嘭」的一聲巨響,她倒在25米之外的血泊中……

在我們身邊,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卻無時不在譜寫著生命之歌:精心哺育我們的老師,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堅守崗位的人民警察,為你日夜操勞的爸爸媽媽……

不知你是否見過懸崖上的青松,石縫中的小樹,一棵棵茁壯成長。它們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任嚴寒酷暑,任風欺雪壓,卻頑強地向上生長……
或許你在報紙上看過這條消息:一隻生命垂危的小貓被送進了診所。經過檢查,醫生如此描述了小貓的病情:「左眼撕裂,眼瞼發炎,中樞神經受損,半身幾乎癱瘓。」然而誰能想到,這竟是幾個小學生的「傑作」!小貓被發現時,正被幾名身穿校服的小學生玩弄著,它痛苦地喵喵直叫,幸虧被人救起,才逃脫厄運……

面對這一樁樁、一件件令人震撼的生命故事,你有什麼要說的嗎?把你的感動,你的驚嘆,你的憤慨寫下來吧,表達你對生命的思考和理解,抒發你對生命的熱愛之情。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間最寶貴的,最值得珍惜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堅強的,生命既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讓我們都來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我們獨特的生命,用愛與堅強去譜寫一麴生命的贊歌。
生命是美麗的,美麗的世界是由美麗的生命組成的。人有生命,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命。只要我們細心體會,就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痹症。這種病的症狀十分驚人,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裡也會經常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情況,判定她活不過6歲。在常人看來,她已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的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但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靠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講演會上,一位學生貿然地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有過怨恨嗎?」在場的人都暗暗責怪這個學生的不敬,但黃美廉卻沒有半點不高興,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么幾行字: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
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
最後,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讀了上面的這個故事,我們都會深深地被黃美廉那種不向命運屈服、熱愛生命的精神所感動。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就必須要經受住磨難的考驗;要想使自己活得快樂,就必須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並非只有你是不幸的,關鍵是如何看待和對待不幸。無須抱怨命運的不濟,不要只看自己沒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擁有的,我們就會感到:其實我們很富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都讀過很多讓我們感動和令我們深省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經給我們的人生以啟迪,曾經給我們的心靈以慰藉或震撼,曾經讓我們感動。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領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己變得更加睿智;都需要接受一些感動,以便使生命充滿激情。
2.曾讀過一本契科夫的短篇小說集,第一篇小說叫作《打賭》。是寫—位法律學家與一位企業家在一次沙龍聚會中在談到一個新近被判十五年徒刑的囚徒時爭執起來。企業家認為在監獄里蹲十五年還不如判死刑的好;法律學家則認為活著總比死了好,活著就是希望。二人爭執不休,最後打起賭來,賭注是法律學家讓企業家把他關起來,十五年後如果法律學家不違約,企業家的全部財產歸法律學家所有。第二天早晨,法律學家便被企業家關進自己後花園的—間小屋,這間小屋只有一個送食物的小小窗口。法律學家蹲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屋裡開始過起監獄生活,企業家每天給他提供所要讀的書。時間一天天流逝,法律學家讀完了政治、經濟、哲學、科學、神學、文學大全,十五年的時間終於到了。這時的企業家因在生意場中失利,他知道時間一到自己便會變成一個窮光蛋,於是他決定在到期的頭天夜裡殺死法律學家。銀行家好容易打開那把十五年來從來沒有打開過的生銹的鐵鎖,發現法律學家正在殘燭前伏案熟睡,銀行家正欲趁機殺死這形同枯槁的法律學家時,卻發現桌上放著一封給他的信。信中說,他感謝企業家,十五年來他讀了許多書,這些知識將是他終身用不盡的財富,他還明白了許多道理。他決定不再要企業家的財產,他將於明天拂曉前破窗而出,自動毀約。銀行家看完信決定放棄殺死法律學家的念頭。第二天拂曉前法律學家果然毀約破窗而出,既保留了銀行家的財產,也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這篇小說似乎包含了許多道理,熱愛生命,活著便是希望,應該是它的主題,世間一切事物中最可寶貴的就是生命。熱愛生命並不等於貪生怕死,「人生自古誰無死」?記得秋瑾有一首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尊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古今中外一切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是懂得生命價值和運用生命價值的。一切正常人都是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當然在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個人的死都重於泰山,然而卻不可以輕如鴻毛。人是不可以輕生的。我常常想起大仲馬的一句話,人類的全部幸福就在於希望和等待之中。活著是幸福,希望是幸福,等待是幸福。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人類的活著和追求幸福而運作,活著和幸福是人類的主題和目的:如果離開了活著和幸福,人類的—切便將失去意義。
在宇宙空間飛行過的宇航員,到南極去進行過科考的科學家,當他們遠離人類群,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面對廣袤無情的大自然和宇宙空間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時候,他們悟透了一切,他們感受到了人類在面對大自然的時候是非常渺小和脆弱的。同時覺得生命又是非常可貴和偉大的,人類在面對生命的極限時要求生存是多麼地不容易,多麼地艱難。挑戰生命極限歸來的人們,他們認為人類生活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他們甚至認為人類的相互爭斗都是不應該的。只有失去過才知道擁有的可貴,然而生命不能作這樣的游戲,因為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挑戰過生命極限的人他們從生與死的邊緣走了過來,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由此便又想到傑克·倫敦那篇叫作「熱愛生命」的小說:兩個淘金人歷盡苦難和艱辛,從死亡線上掙扎過來的感人故事;使你覺得人的生命力是多麼強大,人的生存慾望是多麼強烈,人在死亡的邊沿才會深切感受到生的可貴。那麼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還有什麼理由輕生?還有什麼理由要無緣無故的離開這個人世呢?生命在其發展過程中是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的,這恰好證明著生的可貴。生命是一切上層建築和物質世界的基礎,因為有了人類生命,才有了思想,才有了希望和追求,才有了這個五彩繽紛,像萬花筒一樣美好的世界。

生命面對時間和空間,正如古人所說「若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若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人世間的生活才是實實在在的,有天倫之趣、朋友之誼、戀人之情,有理想、有美好、有追求、有夢幻,只有在人世間才能創造真正的美好天堂。珍惜生命吧,給人生唱一首贊歌。

⑹ 讀書給了你力量嗎

書,是茫茫大海中的引航燈,照耀著我們前行的道路;書,是浩瀚沙漠中的一滴甘露,是大家看到生的希望;書,是那燦爛的太陽,給了我溫暖。讀書,使我快樂,給了我力量!
還記得剛上一年級時,《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小紅帽》等童話讓我找到了讀書的樂趣,我會為別的小鴨嘲笑丑小鴨而憤怒;會為賣火柴的小女孩而感到命運的不幸;會為小紅帽的危機感到緊張。我看著這些童話彷彿身臨其境,看到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長大了一點,我開始看《伊索寓言》。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與蛇》,老人好心的救蛇,蛇卻不知恩圖報,反而咬了老人一口,我便明白了人不能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道理。《駱駝與綿羊》的故事中,我又明白了駱駝雖然外表看起來很醜,但他的不「美」之處卻有很大的作用。外表再丑,但他擁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不能嘲笑別人。
後來,我迷上了鄭淵潔的童話,我還愛上了黃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他深深引起了我的興趣,那個真誠、正直的金鈴成了我的摯友;作家楊紅櫻筆下的。故事,令我津津樂道:《笑貓日記》中那多姿多彩的生活。在這些充滿童趣的故事裡,給了我很大的力量,讓我張開想像的翅膀自由的飛翔著。
而現在,四大名著走進了我的生活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料事如神,「上至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前,後知五百年後。」關羽刮骨療毒,他有著堅強的`意志,所以就可以成就自己的事業。《西遊記》中孫悟空那不怕妖魔的精神,殺死了妖魔,為民除妖。唐僧那好心腸值得我們學習。《紅樓夢》中多愁躲閃的林黛玉、聰明靈秀的賈寶玉、穩重端莊的薛寶釵,曲折生動的故事令我撫懷感嘆。《水滸傳》中《林沖棒打洪教頭》那機智勇猛,武藝高強的林沖讓我難以忘懷……
書,是暴風雨後的彩虹,還給人們一片晴朗的天空。
書,是清澈的泉水,使人有了希望、力量。
書是人類心靈的工具,讀書給我力量。

⑺ 周扒皮是什麼意思,求詳細解釋

「周扒皮」是著名作家高玉寶筆下杜撰的「惡霸地主」(出自《半夜雞叫》),有名的反派男主角。原名為周春富。

「周扒皮」為了長工們能多幹些活,半夜三更起來學雞叫讓長工勞動(賣身契上明文規定:雞叫就得起床幹活勞動),因為以前沒有鍾表等計時工具,長工們是從雞叫起床開工日落則收工,周扒皮半夜雞叫,使得那些長工們提早起床為他披星戴月地勞作。長工們恨死這個「周扒皮」了,最後忍無可忍,還是小長工小寶獻計教訓了「周扒皮」一頓。

作品介紹:

《半夜雞叫》取材於自傳體小說《高玉寶》。主人公周扒皮的原型周春富,是遼南地區的一個普通地主。他祖上闖關東到東北,辛勤勞苦積攢下一點家業。周春富待人溫厚,和佃農的關系很好。小說發表後,有人說老周不是那樣。作者高玉寶說:「文學創作的需要嘛!咱們這兒沒有,不代表全國其他地方沒有。」

⑻ 誰知道有關於「熱愛生命,快樂閱讀」的好文章,想借來欣賞一下!

一、 張海迪的故事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她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二、海倫凱勒的故事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一個聾盲人要脫離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認字讀書。而從學會認字到學會閱讀,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倫是靠手指來觀察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觸覺來領會她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面部表情,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她為了使自己能夠發好一個詞或句子,要反復的練習,海倫從不在失敗面前屈服。

海倫在大學學習時,許多教材都沒有盲文本,要靠別人把書的內容拼寫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預習功課的時間上要比別的同學多得多。當別的同學在外面嬉戲、唱歌的時候,她卻在花費很多時間努力備課。

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並從中得到知識。她21歲時,和老師合作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後的60多年中她共寫下了14部著作。

三、桑蘭的故事

桑蘭,17歲,來自寧波的中國體操隊員,曾在中國體操隊享有"跳馬冠軍"的美譽,並獲得過多項榮譽, 1998年桑蘭代表中國參加在紐約市長島舉辦的友好運動會上,不幸因脊髓嚴重挫傷而造成癱瘓,然而堅強的她沒有選擇沮喪,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始終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實現著自己的奧運夢想。這個陽光女孩用她的努力和堅強,以"桑蘭式微笑"征服了無數世人。之後,她不僅加盟了星空衛視,成為《桑蘭2008》節目的主持人,而且在眾多媒體上開設了她的體育評述專欄。

四、「芭蕾女孩」李月

在2008殘奧會開幕式上,隨著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悠然響起,一位手拿紅色芭蕾舞鞋的小姑娘出現在9月6日晚「鳥巢」的聚光燈下。她,就是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坐在輪椅上,李月圓了自己的「芭蕾夢」,繼續著自己「永不停跳的舞步」。

芭蕾舞公主李月

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們環繞在李月身邊,用她們的雙手去代替李月跳動的足尖。這是她永不停止的芭蕾舞步。眾人手臂一波一波舞動,展現著芭蕾舞的優美雅緻。被「芭蕾王子」呂萌高高托舉起的這位四川女孩,在空中不停地旋轉,飄逸的舞衣,陽光而自信的神情。

11歲的李月來自北川縣曲山小學,她愛好跳舞和畫畫,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舞蹈家。

然而5月12日,突如其來的地震將小李月壓在了廢墟之下,也毀掉了這個孩子一生的夢想。求生的本能、跳舞的夢想,支撐著李月在廢墟下度過了70多個小時。5月15日上午,為了挽救生命危在旦夕的李月,救援人員在無奈之下,做出了給她截肢的決定。人們很難忘記那一幕:在廢墟里,滿面塵土的李月睜開大大的眼睛,問救援人員:「我是不是很勇敢?」

經過一場艱苦卓絕的生命接力,這個女孩頑強地挺了過來。在醫院,她對親人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身邊的同學都不在了,但是我一直想著跳舞,就堅持了下來!」

災難奪走了李月的左腿,卻沒有讓她的舞蹈夢想屈服於殘酷的命運。追夢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李月從未放棄過自己對芭蕾、對夢想的追逐。

2008年9月6日晚,李月終於在「鳥巢」重新起舞,雙手高舉紅色芭蕾舞鞋。醒目的紅舞鞋在「鳥巢」的舞台上躍動——那是李月追逐夢想的腳步,一隻「永不停跳的舞鞋」。

熱點內容
五十歲的女人適合看什麼小說 發布:2024-05-14 06:41:40 瀏覽:665
小說世界抽獎系統txt全集下載 發布:2024-05-14 06:40:27 瀏覽:848
現實主義批判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05-14 06:03:26 瀏覽:617
陸離是哪部小說的主人公 發布:2024-05-14 05:59:04 瀏覽:394
穿越小說龍空 發布:2024-05-14 05:49:10 瀏覽:208
天才女穿越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05-14 05:27:59 瀏覽:646
民國時期的小說穿越女生 發布:2024-05-14 05:24:40 瀏覽:815
美女活活被塞進玉棺中小說 發布:2024-05-14 05:11:45 瀏覽:167
帶領十大劍主的小說人物 發布:2024-05-14 04:53:20 瀏覽:175
男主翻窗子到女主房間的小說 發布:2024-05-14 04:53:18 瀏覽:10